(亞庇廿二日訊)沙巴首長拿督斯里哈芝芝相信,在馬來西亞合作社委員會(SKM)旗下的沙巴1,707家註冊合作社和超過35萬名成員,有助消除沙巴的貧困。
「我感到自豪的是,沙巴擁有全國第二多的註冊合作社數量,僅次於雪蘭莪,總收入達5億7000萬令吉。」
他今天在沙巴國際會展中心(SICC)的國家合作社日表示:「這證明沙巴的合作社運動已成功發揮其作用,並成為社會經濟增長的推動者之一,有助消除極端貧困。」

哈芝芝表示,更值得驕傲的是,去年沙巴有4家合作社,即沙巴社會共同發展努力合作社、沙威京那峇魯職員合作社、馬來西亞婆羅洲合作社及斗湖企業合作社,進入馬來西亞百強合作社。
他相信當加入合作社的意識和興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,為社會經濟繁榮做出貢獻時,這個數字將增加。
「這是因為合作工具不僅是刺激創業部門發展的有效途徑,而且能夠在幫助B40群體應對生活成本增加的挑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。」

他說,本州的沙巴進步繁榮大方向以農、工業及旅遊業為主軸的,合作社可把握機會申請政府提供的資金來推動涉及的領域。
「我也獲悉聯邦企業及合作社發展部透過大馬合作社委員會通過撥出2023流動資金基金來協助沙巴的兩個合作社,一共高達2590萬令吉來購買1500英畝的棕油園土地及雜貨店產業。」
他說:「此外,大馬合作社委員會還批准通過一項名為eFAST計劃的融資計劃向2家合作社提供援助,其形式是向生產性合作社提供業務發展補助金,以加強其業務。」
他希望州內的合作社都能自強不息,提高競爭力及把握現有的經濟機會,和政府及私人界合作,填補受忽視的商機。
「在沙巴,我們有許多類型的合作社來發展社區的社會經濟,無論是與零售或旅遊活動以及環境可持續性有關。沙巴擁有豐富的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,可以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。」
他說,自疫情後開放界邊以來,沙巴的遊客由去年的173萬人上升到今年的220萬人,收益為41億令吉。
他促請沙巴的合作社在旅遊領域中向下游工業進軍,如住宿、民宿、交通、餐廳、公園及紀念品店等。
首長也歡迎來自亞太19個國家的186名青少年出席今年12月27日至30日首次在沙巴舉行的亞太青少年合作社峰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