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亞庇廿一日訊)華總會長丹斯裡吳添泉認為,我國若要在冠病疫情後繼續邁向繁榮昌盛,對內和對外,執政者都必須要有強大的「政治決心」來加以改革。
「對內方面,希望政府以更開明的政策來引導各族人民及商家,尤其在復甦階段,應該提升質量的生產,不應該再鼓吹或提倡個人或單一族群的議程。」
他強調,以突出種族色彩或為主的相關經濟政策,已不再適合今天全球化的經貿自由市場,例如政府不應該繼續保持讓出51%股權給土著,或限定土著只能售股給土著等的政策。
他認為,開放各族參與不僅能進一步擴大經濟蛋糕,也能加強生產力,提高國內和對外的競爭力。
吳添泉也是沙政府經濟諮詢理事會理事兼馬股上市公司億利達控股(GLOTEC,5220,主要板工業)集團執行主席,他是通過線上視頻接受《企業掌門人》主持人邱佩勳訪問時,發表上述談話。
他說,對外政策來說,就是應該把視野擴大。尤其在經濟市場,最需要的是國際觀,必須跟國際接軌,不能只是單單滿足大馬約3000多萬人口的市場而已,在政策和行動上,應把目標放在6億人口的東協市場,再放眼進軍亞洲以至更大的世界市場。
「我們希望政府採取績效政策,同時貫徹大馬一家的治國理念,這非常重要。否則所謂的口號,也只是淪為空談而已。」
吳添泉認為,政府自疫情爆發以來確實提供了不少援助措施,但隨著經濟活動逐漸恢復,各州陸續進入不同的復甦階段,許多商家的生意好不容易才重新投入營運,全民必須與病毒共存。
他相信,明年度財政預算案面對的挑戰將是史無前例的,疫情的持續,也突顯預算案比過去更重要,它必須更具策畋性,能引導人民和企業商家一起共克時艱。
「國家經濟政策必須是審時度勢的,不能一成不變。政府應多多聆聽各行各業的人民心聲與看法。」
他舉例說,之前政府提出的一些不適合或不接地氣的標準作業程序,反映了政府需要多和各行業溝通的必要性。
「其實我們可以接受政策行不通的時候U轉。我常說,U轉是不錯的。因為政府知道不適合人民或做錯了,U轉證明政府在政策方面跟人民是有商有量的。」
但他也強調,政府也不能天天在U轉,必須瞭解人民心聲和看法後才執行政策,減少商家的困擾,才會事半功倍。
他也說,政府雖推出多個援助配套,但受疫情大受打擊的旅遊業、酒店業以及下游領域等仍未復甦,這些下游領域中,好多導遊已失去工作,還有旅遊巴士、運輸業等。在旅遊業很旺盛的時候,也帶動了娛樂界包括電影及夜生活場所,但如今都未從疫情中復甦過來。
「還有自僱人士或從事零工經濟的人也被忽略了。非商業領域方面,還包括福利機構團體,低收入群體如單親家庭或失業人士等,雖然他們都有獲得政府的福利金或生活津貼,但始終是杯水車薪。」
他希望,政府在國家明年度財政預算案中,應加大力度來照顧這些群體。